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恒业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 新闻详情 >>

未来,医院不用互联网“武装”可能被淘汰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道中明确指出,2017年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河南省人民医院、杭州智慧医疗分级诊疗平台、阜阳病理远程会诊平台等医疗机构精准把握政策和市场需求,早在去年就多维度切入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模式,并取得可观成绩。

“目前医改的两个核心动力,一是钱(医疗成本),二是资源(医疗人才、医疗质量)。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均衡配置医生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价格合理、合适的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医联体、医药分家、病理等科室的独立等等都是其中的手段。”作为站在医院背后的智慧医疗梦想家,卓健科技创始人兼总裁尉建锋博士带着一贯笃定的微笑表示。

分散、连接,降低医疗成本

说起分级诊疗,不得不提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

如今,河南全省18个地市的17家市级医院、108个县区的111家县级医院通过平台都能实现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互通、双向转诊。

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之后,若遇到当地医院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由当地医院通过平台申请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视频诊疗、远程会诊,与专家对话的同时还可以完成切片、影像、病历等资料的上传,辅助专家诊断,减少患者奔波。

如遇疑难罕见病,基层医院可通过平台直接申请转诊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操作程序方便。

平台上线仅一年时间,已实现多达十二项与分级诊疗相关的移动远程的功能,其中有包括病理、影像、超声、心电在内的各学科远程会诊,远程视频会诊,多学科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重症急救指导,双向转诊,远程教学等等,适应多学科各类人群需求。

同样,十二项分级诊疗功能,对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协作医院的医生们来说,也是倍受欢迎的。

2016年全年开展远程会诊3210例,上、下转诊患者1739例,远程心电诊断11430例,远程病理诊断7364例,现场义诊患者30650人次,查房27225人次,示范手术1068台,疑难病会诊7570人次,教学培训1848场,异地随访患者128例。

家住杭州某社区的王大爷同样也是分级诊疗医改政策的受益者。

78岁的王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周都会到社区医院进行血糖、血压监测,数据指标发现异常的时候,也能通过社区平台直接跟省级专家视频问诊,有需要话,

还能从社区被直接转诊到大医院。“转过去的时候,在社区的看病档案全部同步到大医院那边,再转回来的时候,大医院的治疗情况社区也能知道,所以我们系统里看到的,比大爷您讲得更清楚咧”,被大爷叫作本家小王医生的社区大夫,是这样告诉王大爷的。

王大爷表示,自从签约社区“家庭医生”后,他便养成了看病先来这里的习惯。“在社区服务站,小毛病一样看的好”王大爷说。

同时,杭州的医保政策也在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在二级以上医院看病只能报销50%,而在社区就诊可以报销90%。比如王大爷1年诊疗费用共计1800元左右,如果直接到城区内三级医院诊疗,按照目前报销标准,则需支自付约1250元;而在社区医院诊疗,他的自付费用仅为450元,一年就可以节省约800元。

此外,基于家庭医生的区域患者圈、虚拟导医台(社区呼叫中心)等建立,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献策献力。

在政策、经济、互联网医疗政策的三重杠杆下,越来越多杭州市民的就医习惯正在改变,成熟的分级诊疗体系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化医疗服务,普通疾病到大型医院反而耗财费力。

目前,杭州智慧医疗分级诊疗平台已实现了智慧医疗应用的广泛覆盖,颠覆了传统低效的就医模式,改变了人们老旧的就医习惯。而打通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壁垒,院间互认互通、避免重复检查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级诊疗的真正破冰。杭州这一解决就医难、增强人民幸福感的 “智慧医疗”模式,已经被国家层面所认可,作为全国深化医改的典型案例之一。

“光是上一套信息系统是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的。”杭州市卫生计生委规划和信息化处调研员、信息办主任何炜说,“关键要建立优化医疗模式才能让信息系统有生命力。”

不管是to B 模式还是to C 模式,分级诊疗还是医联体、医共体,其根本都是将大型医院的部分功能分散出去,将医生资源下沉到基层,将病理、检查检验分散到各区域平台,将药品分散到基层、药店,再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最终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节省患者医疗费用。

“这条路尽管很漫长,但却是可以预见到良好未来的新医改方向,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我们愿意为探索所付出,用医疗+互联网的方式,为新医改提升效率做出贡献”,尉建锋如是说。

共享、下沉,提升医疗质量

分级诊疗可谓是国内医疗的春风,但要真正让这颗种子发芽,缺乏高水准的“好”医生成为其最大阻碍,尤其是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长期处于倒金字塔状态,基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远远低于三级医院,长期的医疗资源、体制倾向,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医疗人才在基层集合。远程医疗和教学技术将这一现状很好的过渡,进一步解放医生,使医疗人才流通起来,快速帮助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进行相应匹配。

以病理为例,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形成病理诊断报告,这是临床医生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金标准”,被誉为医生的医生,但切片的诊断却需要长年经验积累,疑难病症非常依赖于专家经验,由于病理长期的体制诟病,病理科数量不少,但高水准的病理医生却普遍缺乏。

基于亚专科的远程病理会诊、教学、质控协同平台——安徽阜阳病理协同诊治平台,打破地域壁垒,解决基层病理科医生不足或技术薄弱无力诊断的问题。

一大早,颍上县人民医院的病理科朱医生便遇到一例疑难病理切片,与往常让患者带着病理切片到合肥找医附一的病理科主任孟刚诊断不同,朱医生打开病理机将疑难病理切片的光学图像变为可传送的数字图像(一个数字图像扫描后容量2~3GB,清晰度极高),快速上传至安徽阜阳病理协同诊治平台,对朱医生所请求的病理部位有着二十几年诊断经验的孟刚主任,在收到病理诊断请求后,十几分钟就给出专业指导意见。

除了减少患者往返奔波,提升基层病理诊断质量外,远程教学快速提升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如质控后台管理员通过对朱医生的病理技术合格率和诊断技术合格率的统计,根据合格率推荐相应的典型病例、视频、书籍、文献等,以供学习,此外相应的线上考核机制更好的促进医生自我学习。

“通过区域病理平台避免了患者的过度治疗,也提高了我们的诊断认识。”朱医生说。

共享、下沉,提升医疗质量

分级诊疗的落地既有利于医生,又有利于患者,但大型三甲医院作为人才、技术、设备等输出方,又换来了什么呢?

首先,在患者收治上,逐步往常见病人为主转向疑难病症为主,这是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所要起到的医疗资源调节作用之一。

其次,大型医院将更注重医疗水平提升,由于医疗资源的失衡,如今普遍的状况是,大型三甲医院收治了很多原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病人,导致很多重病、疑难症患者失去了治疗机会,未来,绝大多数普通疾病患者将在治疗水平同样不差的基层就医,大型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有更大的空间用于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让重症患者得到更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

第三,应用政策、经济双重杠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互联网+是不可逆的时代大潮,医疗行业在大潮来临之际,一定会度过一段非舒适区。回想十几年前,使用电商购物的多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十几K的网速都是少数高端手机用户才能享用到的,而如今吃饭用手机预定、支付,出门手机打车、使用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甚至在家可以享用到的上门家务、做饭、美容等一系列O2O服务,是生活的常态,也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品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带来体验上的改变,不是以几倍的速度,而是以指数级别在增长、改变。

互联网技术让患者体验更好,生活在手机时代的这一代、下一代,他们还会不习惯使用手机看病吗?假设,当AI技术成熟,出生在婴儿潮一代的7080后们步入花甲之时,有什么理由要拒绝智能诊断?在“互联网+”带来生活巨变的现在,让用户“病毒式”快速接受医疗+互联网的契机就在眼前,如果大型医院不用互联网“武装”自己,未来可能被淘汰。

来源:卓健科技